本人向来对玄学,占卜颇感兴趣,一在其内部原理未知,二在确实想要亲身体会下用这些工具占卜的感受,除这两者之外,一些经典如《易经》有悠久的历史并不断传承发展至今足见其学习价值。所以我用AI帮我规划了学习路线:《易经》-> 《奇门遁甲》,《易经》是框架基础自不必多说,《奇门遁甲》单纯是因为其名字好听
本文就记录了《易经》学习过程中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概念发展时间线


一、 源头与奠基(商周至春秋战国,约前1600-前221年)

1. 占卜(早期形态)

  • 商代:盛行龟甲兽骨占卜(甲骨文),王室通过烧灼甲骨观察裂纹(“兆”)来请示神灵,预测吉凶。这是最古老的占卜形式之一。
  • 周代:发展出筮占,用蓍草进行演算,得出数字,并最终形成卦象。此时的占卜开始系统化、数理化了。

2. 《周易》/《易经》的形成

  • 传说时代:伏羲画八卦。
  • 商末周初周文王(姬昌)推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形成《周易》的“经”部。此时它主要是一部高等级的占卜手册
  • 春秋战国:孔子及其门徒作《易传》(十翼),为《周易》注入哲学、伦理和政治思想(如“阴阳”、“太极”、“自强不息”等),使其从单纯的占卜之书升华为哲学经典。此时,广义的《易经》形成。

3. 术数与方技的萌芽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阴阳家(邹衍)提出“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理论,为后世的术数提供了核心哲学工具。
  • “方技”中的医学理论开始体系化,《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奠定了中医学与养生学的基础。

此阶段小结:占卜活动早已有之,《周易》的“经”部是其高峰。随后,《易传》为其赋予了哲学灵魂,成为后世所有理论的总源头。术数和方技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开始构建。


二、 系统化与经典化(两汉,前202-220年)

1. 儒家经典确立

  •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周易》作为“五经”之一,被正式奉为儒家核心经典,其地位空前提高。

2. 术数与方技的系统分类

  • 西汉末:刘歆编《七略》,在《汉书·艺文志》中首次将知识系统分为“六略”。
    • 《六艺略》:包含《周易》等儒家经典。
    • 《术数略》首次正式提出“术数”概念,囊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占卜)、杂占、形法。
    • 《方技略》首次正式提出“方技”概念,囊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 这从国家目录学上,明确了《周易》(经学)与术数、方技的并列与区别。

3. 算命术的雏形

  • 汉代谶纬之学盛行,阴阳五行学说与干支历法结合,发展出一些简单的推命方法,如王充《论衡》中提及的“禀气”说,为后来的算命术埋下种子。

此阶段小结:《易经》被经典化,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术数和方技被系统分类,成为与经学并列的独立知识门类。具体的预测技术(如算命)开始孕育。


三、 融合与发展(魏晋至宋元,220-1368年)

1. 四书地位上升

  • 唐宋时期:韩愈、二程(程颢、程颐)等儒家学者开始推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南宋朱熹将“四书”合集并作章句集注,其地位最终超越“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核心标准。但《易经》始终是“五经”中最具哲学深度的著作。

2. 算命术的成熟

  • 唐代李虚中创立“三柱”算命法(年、月、日干支),被尊为八字推命的祖师。
  • 宋代徐子平在此基础上加入“时柱”,完善了“四柱八字”预测体系,至此,专用于推算人一生格局的“算命”术完全成熟。

3. 占卜术的多样化

  • 宋代邵雍著《梅花易数》,开创了“随心起卦”的占卜流派,使占卜更便捷,针对具体事的占卜术极大丰富。

4. 奇门遁甲的成型

  • 南北朝至隋唐:奇门遁甲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吸收了大量的天文学、历法和军事知识。
  • 宋代:已被收录于官方编纂的《遁甲符应经》等书中,体系趋于完善。

此阶段小结:儒家典籍体系(四书五经)定型。术数领域内部门类大发展:算命(看一生)占卜(看一事) 的技术走向成熟和分化。奇门遁甲作为复杂的综合术数模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四、 普及与流传(明清至今,1368-至今)

  • 明清:所有上述术数在民间广泛传播。大量命理、占卜、奇门遁甲的书籍刊印流传,变得更加通俗化和实用化。《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都收录了术数类著作,但将其归于“子部·术数类”,与“经部”的《易经》严格区分。
  • 现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概念被重新审视。《易经》的哲学思想受到推崇,而算命、占卜、奇门遁甲等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俗信仰继续存在。

总结:联系与区别

基于时间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 历史角色与范畴 核心目的 与《易经》的关系
《易经》 哲学总源头(从占卜升华为哲学) 探究规律,明理修身 本体
四书五经 儒家思想体系(《易经》是其中一经) 道德教化,治国平天下 《易经》是其哲学基石
术数 预测与实践技术总称(汉代系统化) 推测吉凶,指导行为 应用与延伸(共用阴阳五行理论)
方技 生命科学技术总称(汉代系统化) 养生疗病,延年益寿 共享理论基础(阴阳五行)
占卜 术数分支(历史最悠久) 针对具体事件寻求答案 直接应用其卦象系统(如铜钱卦)
算命 术数分支(唐宋成熟) 推算人一生的命运轨迹 运用其阴阳五行干支理论(如八字)
奇门遁甲 术数高级分支(唐宋成熟) 择吉、运筹、预测,趋吉避凶 运用其八卦、洛书等核心符号构建模型

最精炼的总结:

  • 《易经》,是哲学与思想的源头。
  • 四书五经儒家思想的经典体系,奉《易经》为圭臬。
  • 术数/方技,是两大并行的应用技术门类。
  • 算命、占卜、奇门遁甲术数这棵大树上结出的不同果实,分别解决不同层面(一生 vs 一事 vs 综合运筹)的预测需求。

这条时间线清晰地展示了它们如何从古老的巫术占卜中萌芽,经过哲学的升华、官方的分类、各代的融合,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庞大而有序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

首先是伏羲八卦:
三画卦示意
其中全阳爻和全阴爻代表乾卦和坤卦,其余如下图所示:
八卦示意
而八卦各自排列组合,就能形成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示意,每个卦底部的文字即为卦辞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爻的解读,要从下往上进行,即:
爻的顺序
此外,阳爻用数字9表示,阴爻用数字6表示:
阴阳爻数字表示
综合起来对于爻的表述规则为:

  • 在上下端的爻,顺序在前,数字在后
  • 中间的四爻,数字在前,顺序在后
    爻的综合表述

卦爻辞

所以卦爻辞就是64条卦辞+384条爻辞+2条特殊爻辞(用九和用六表示的纯阳和纯阴)= 450条卦爻辞,就是《易经》的全部内容
好的,这是增加了“简要说明”一列的《周易》六十四卦Markdown表格,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各卦的核心含义。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表

卦序 卦名 卦象 核心意象 简要说明
上经(三十卦)
1 创造刚健 象征天,代表开创、强健与阳动的力量。强调自强不息,但也警示亢龙有悔。
2 柔顺包容 象征地,代表顺从、包容与承载的精神。强调厚德载物,依循大势而动。
3 创始艰难 万物始生,充满艰难。象征事业初创期的困难,需要坚定信念、努力经营。
4 启蒙教育 象征蒙昧状态,需要启发和教育。既是求学者启蒙,也是治理者教化民众。
5 等待时机 象征前方有险,需要耐心等待。强调在需求面前,应伺机而行,不可莽进。
6 争执诉讼 象征争执与冲突。告诫慎始免争,一旦成讼,则应中庸化解,适可而止。
7 统率军队 象征行军打仗、统领众人。强调师出有名、纪律严明和任用贤明统帅。
8 亲附和谐 象征亲密比辅、相亲相依。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应亲近贤善,远避小人。
9 小畜 小有积蓄 象征力量有限,小有积蓄。如同密云不雨,需要暂时停顿,为未来积蓄能量。
10 履行实践 象征小心行走,履行责任。强调行为谨慎,循礼而行,以避免危险。
11 通达安泰 地天相交,象征阴阳和合、万事亨通的通泰盛世。但盛极而衰,需知守成。
12 闭塞不通 天地不交,象征阴阳离绝、万事阻隔的闭塞时期。应收敛锋芒,等待转机。
13 同人 同心协力 象征与人和同,协同合力。强调突破狭隘,于更广范围团结志同道合者。
14 大有 大有所获 象征盛大富有,无所不有。强调在丰收和成功时,应守中道,遏恶扬善。
15 谦虚谦逊 象征谦卑的美德。谦卦六爻皆吉,说明无论处于何种境况,谦逊总能受益。
16 愉悦安乐 象征喜悦和顺时而动。强调与众人同乐,但需防沉溺于安乐,要有远虑。
17 随从适应 象征随和、顺从。强调舍弃己见,随从大众或贤者,但选择跟随时要正派。
18 整治弊乱 象征事物败坏,积弊丛生。拨乱反正之时,需要决心和勇气去整顿与革新。
19 君临视察 象征以上临下,进行监督和领导。强调领导应以感化、敦厚之心对待民众。
20 观察瞻仰 象征观察与被观察。既强调自上而下地观察民情,也强调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
21 噬嗑 咬合刑罚 象征用牙齿咬合硬物,比喻利用刑罚铲除障碍,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畅通。
22 装饰美化 象征文饰与美化。强调适当的装饰是必要的,但最终应返朴归真,重实质。
23 剥落侵蚀 象征阴气剥阳,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大势已去时,应顺应时势,静待转机。
24 回复返还 象征阳气复归,一阳来复。代表希望重生,过失改正,正气回归,吉利之始。
25 无妄 不妄为 象征顺其自然,不妄求妄动。行为正直则无灾,若心存非分之想,则会有祸。
26 大畜 大有积蓄 象征巨大的积蓄和停止。既表示厚积薄发,也表示智者在家积蓄才德,以待其时。
27 颐养养生 象征养身与养德。强调言语饮食皆需节制,养正才能得吉,自食其力方为道。
28 大过 过度非常 象征栋梁弯曲,负担过重。处于非常时期,需有非常之举,独立不惧。
29 险陷重重 象征水,代表重重险阻。身处险境,唯有保持诚信之心,行为持之以恒,方能脱险。
30 附丽光明 象征火,代表光明与依附。强调应依附于正道、中正之人,以光明之德照临四方。
下经(三十四卦)
31 感应感情 象征男女之间的相互感应与爱慕,是感情与婚姻的开始。强调自然、真诚的感应。
32 恒久不变 象征持久与恒定。强调夫妻之道贵在恒久,处事也应持之以恒,但需懂得变通。
33 退避隐遁 象征君子当小人势力渐长时,适时退避。这不是失败,而是保全以待时的智慧。
34 大壮 强壮盛大 象征阳气壮盛,势力强大。但告诫不可恃强妄动,应守礼持正,才能利贞。
35 前进晋升 象征太阳升起,事业顺利发展,得以晋升。强调柔顺上进,光大自己的德业。
36 明夷 光明受伤 象征光明被创伤,黑暗时期。君子应韬光养晦,自晦其明,坚守内心正道。
37 家人 家庭伦理 象征家庭关系。强调女子守正于内,男子守正于外,各安其位,家道乃正。
38 乖离睽违 象征事物之间的背离与差异。强调在睽违之时,应求大同存小异,合力成事。
39 艰难险阻 象征前进路上遇到艰难险阻。此时应反身修德,等待时机,不宜冒进。
40 缓解解除 象征从险难中得到缓解和解放。应抓住时机解除困难,并且赦过宥罪,宽以待人。
41 减损损失 象征减损之道。有时减损下方、减损自己反而有益,强调损所当损,终能获益。
42 增益受益 象征增益之道。损上益下,固本培元,人民受益无穷。利于有所前往,济难扶危。
43 决断果决 象征决断,如阳决阴,君子决小人。强调果决的同时,需警惕戒备,宣扬德信。
44 相遇邂逅 象征不期而遇。有相遇合作之机,但也警示阴柔势力的意外滋生与蔓延。
45 聚集荟萃 象征精英荟萃,聚集一堂。强调物以类聚,但聚会时须守正防乱,心怀诚敬。
46 上升进步 象征顺势上升,稳健发展。强调以柔顺之德,依循时势,积小以成高大。
47 困穷困窘 象征陷入困境,进退不得。君子处困,应致命遂志,坚守正道,终能亨通。
48 水井养人 象征水井,滋养他人而自身不变。比喻君子应修养己德,惠物无穷,并需时常革新。
49 变革革命 象征剧烈的变革,如皮革改制。强调变革须时机成熟,信孚于众,方能成功。
50 鼎器稳定 象征鼎器,代表稳定与权力。比喻除旧布新,任贤用能,以使社会和谐稳固。
51 震动惊惧 象征雷震,代表巨大的震动与恐惧。告诫人临震而惧,反躬自省,则可致福。
52 停止静止 象征山,代表停止。强调当止则止,思不出其位,言行适可而止,内心宁静。
53 渐进有序 象征女子待嫁,循序渐进。凡事不应急进,应依序渐进,稳扎稳打,终得吉利。
54 归妹 少女出嫁 象征少女出嫁,但结合非正。比喻名不正言不顺的行动,多有凶险,须明辨。
55 丰大茂盛 象征丰功伟业,如日中天。但丰大易藏阴影,须居安思危,保丰盛不衰。
56 旅途行旅 象征客居在外,行旅之人。强调旅途之中应柔顺守中,明慎睿智,以免招祸。
57 随顺进入 象征风,代表顺从、潜入。强调以柔顺谦逊的态度行事,则可以无孔不入。
58 喜悦言说 象征泽,代表欣悦与言谈。强调以诚信使人悦服,与人相处宜正直和悦。
59 涣散离散 象征涣散,如冰雪消融。既指人心涣散,也指通过王者的德行来消除隔阂,凝聚人心。
60 节制节约 象征节制、调节。强调言行有度,节俭守礼。但节制本身也需适中,不可过苦。
61 中孚 诚信感化 象征中心诚信。诚信能感化万物,乃至豚鱼。强调无论治国处事,诚信为本。
62 小过 小有过失 象征小的过度。宜于做小事,不宜做大事;可向下收敛,不宜向上伸张。
63 既济 事已成功 象征事已成功,万事皆济。然物极必反,成功之初即埋伏着混乱之始,故守成艰难。
64 未济 ䷿ 事未成功 象征事未成功,进程未结束。虽混乱无序,但蕴含着发展的可能和未来的希望。

参考

陈岘讲周易卜卦的智慧